房产税时代到来后的思考,深圳房价何去何从?
好久没写关于房子的事了,今年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,近期房产税又被热议,从高层态度来看,应该八九不离十了,也算是利空出尽。虽然试点城市和实施细节尚未明确,但相信深圳这房地产涨价龙头城市肯定逃不出试点城市。去年刚置换了房产,不由地思考房产税对我的各种影响。
房产税背景
房产税推行的传言已有十多年,上海、重庆2011年开始试点。一直以来,要么是“狼来了”、要么是“做样子”。以上海为例,由于税基过窄,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九牛一毛,大约每年200亿左右,约占城市整体税收的3.4%。重庆大约每年70亿左右,约占城市整体税收的5%。同样因为税基问题,贫富调节作用十分有限。
房产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,我认为主因有二:
- 增量时代,卖地所得是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,没事不会自断财路;
- 房地产不仅是百业之母还是信用之锚,稳字当头;
正因为这个正反馈循环,土地和金融紧密相连,相互促进。在中国,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有限,想要分享发展红利,唯有房产。正是越来越多的人领悟了这点,才把越来越多的将房产作为资产配置的主力。
看到很多解读房产税的文章,只从税质本身来分析,非常容易管中窥豹,只见一斑。上到经济层面来看,房地产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意义,信用之锚是时候换个锚定物了。换锚就不展开了,毕竟这事还长远的很。
只是没想到这个转折点会落在今年。我想疫情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透支了房地产未来多年、且原本就不多的红利,有房和无房之间的资产鸿沟进一步扩大,年轻人更加绝望,只能通过躺平来抗议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,也预示着存量时代正加速到来。
为何是今年?网上很多讨论,是为了降低房价?为了地方财政?毕竟今年实在是太难了,难道不怕压崩了?我们能看到,高层看的更清楚,毕竟老百姓能接触到的数据只是冰山一角。那换个问题,什么时候推行房产税合适?没有答案,因为什么时候都是阻力重重,增量税都没人愿意付,更别说这种存量税了。5年试点,根据结果再看是否推行全国,所以短期内是不会影响到多数人。
今年高层对房产税态度与往年明显不同,目的性极强,总结二点:
- 地方财政结构性改革:网上谈论最多的点,土地财政从增量到存量的必然结果。但短期能帮上多少忙,我是存疑的,长远要看执行。房子卖的好的地方,如一线城市,本就不太依赖土地财政,房子卖的不好的城市,房产税提升了购房和持有成本,雪上加霜。而且土地财政和房产税并举并不矛盾。
- 共同富裕再分配:收税本就有贫富调节的作用,收入多多交税,收入少少交税。可为什么是房产税而不是资产税?房产是资产大头(中国人财富的70%),并且相对好操作,其他资产如古董,光评估价值就很难统一。
房产税实施,对我有什么影响?
第一点,房产税会如何征收?
房产税大概率是地方税,不会联网,每个城市可自定政策。其他城市我不关心,关键是深圳会怎么收。深圳财政对土地依赖度不高,最大的问题是供需失衡、房产金融属性凌驾于居住属性。所以房产税的重点调控方向应该是第二点,共同富裕再分配,简单说就是降低房产的金融属性,打击炒房客。
税基,很有可能不会参考上海,而采用普收。但考虑到稳定和影响,尤其是针对单一住房的自住居民,应该会在一定期间内出免征或返还政策,免征额度和家庭人口有关,有助于提升生育率,一石二鸟。
**但免征是按照面积还是价值?**原来免征多采用人均面积计算,主要是因为执行简单。但如今房子的价值与面积的相关性早就不像之前那么明显,同样大小的房子,在深圳湾多少钱,而在老城区又是多少钱?差距可以大到2~3倍。价值定价最大的麻烦是对价值的认定。参考价是双刃剑,相当于官方对房产价值的认定,无论高低都会引发其他问题。
税率,则有可能按照房产价值做阶梯税率,更能起到贫富调节的作用。在深圳房产质量远比数量重要。一套深圳湾一号上亿,抵得过多少套普通住宅。
根据715新政,750w是豪宅的分界线,一家三口最为常见。假设免征额按家庭人均250w,一家三口750w的房子可免征。假设税率0.5%,房产单价按目前指导价顶格计算,下表计算两种免征方式,按照金额免征 vs. 按照面积免征,面积假设人均40平米。

参见上表,如果拥有多套房子,每月的税费无论是按金额免征还是按面积免征,费用都不算低。

根据乐有家研究团队整理的《深圳房产人群分布图》来看,拥有2套+房产的约20w人,只占深圳人口的1%不到。房产税影响最大的两部分人:
1、拥有较多房产的:根据上面的表格,拥有90平10套,假如全部出租,相当于每间房需要多租4500才能覆盖税费,如果无法涨价,意味着租金会缩水1/3到1/2左右,就看负债比了;
2、杠杆率较高的:尤其是新购房者,房贷+房产税,每个月是笔不小的刚需开支,**看政府对首套新购房者是否会提供政策倾斜,先富带动后富 😉 **;
如果资产错配的家庭,交不起高额的税费,很有可能出售高额的房产,再购置相对便宜的区域,调节资产配置与收入之比。
第二点,深圳房价会不会跌?
应该是个人最关心的,这里主要针对二手商品房。我认为短期内(不超过2年)会跌,而且是普跌,也包括核心区域的机会。如果第一点成立,那么拥有多套房子的总资产也不会低,由于长期持有成本将不断增高,现金流紧张的炒房客,只能通过卖出房产回血,相当于把炒房的水拧干。回顾这几个月深圳二手房不到2k的成交量,妥妥的买方市场,价格自然有得谈了。但,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一定会出现更大的分化,核心区域抗跌能力会强于非核心区域。
房产税的目的并非降房价,打击炒房,去房地产的杠杆。
房地产作为百业之母和信用之锚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。从各国房产长期价值的经验来看,房产总体价值是与普通居民财富积累总量有关,换句话说,与人均GDP正相关,而且是强相关的。从趋势来看,调整是阶段性的,而经济是整体向上的,在不同时期,上涨速度和斜率不同罢了。
但趋势上涨并不代表普涨。中国20年来GDP增长了10倍,夭折的企业同样不在少数,结构化会越发明显。简而言之就是有涨有跌。买房记住一句话:
人往高处走。

第三点,租房价格会上涨么?
如果你认为会涨,大概率你是有房的,想着把税转嫁给租客。租房是消费思维,买房带有金融思维。租房的定价权不在房东,而是由租客的购买力而定。租过房子的应该都有感受,房租是每月的刚性支出,多几百都要精打细算,多个几千那还不赶紧换地方。房产税是否能传导到租客,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租客的经济能力,有没有涨薪了…

第四点,地产股机会来了么?
预期永远超前于实际。当有预期差时,就有买入的机会。目前房地产行业一片哀嚎,虽然贷款政策有所松动,但并没有明显的向好趋势。股市风险远高于楼市,非高手尽量少用左侧交易逻辑,偏向右侧交易。即下跌趋势时不入手,上涨趋势形成再入手。等房产税正式出台再看也不迟。别看现在房地产股票已经跌的很惨了,但下跌不言底,谁也不敢说到底了。但城市住房需求是不会消失的,只是不可能像原来那样暴利且炒作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