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掉成年人的“奶嘴”
今天听到一个词:“奶嘴战略”,特别形象。解释如下:
当全球贫富差异越来越大,财富资源最终会集中到20%的人手里,如何避免80%的人不去反抗?就是提供一个“奶嘴”,这些奶嘴包括色情、赌博、游戏、八卦新闻等等,让他们沉迷在安逸的奶嘴当中,失去热情和反抗动力,也不会再去深入思考。
当我们盯着手机屏幕时,有无数个“奶嘴”向我们伸来,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能分辨?成年人的标志不是体现在年龄上,而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后果负责的担当。
成功的人并不是全靠偶然性成功的,不少人幼稚的认为王兴(美团创始人)是富二代、黄峥(拼多多创始人)混大佬圈等是他们成功主因,实际上他们是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。黄峥的个人公众号只更新到2017年9月,其中一些深刻的思考,值得我们学习。
引用两点:
- 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能让穷人也能卖“保险”给富人,也能卖一些自己的“软实力”、自己的意愿、抗风险能力给富人,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,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流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?
- 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,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的笃定。工厂甚至可以进一步把这种确定性,进一步售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来换取工厂成本的进一步降低。
从拼多多的成功来看,以上2点底层逻辑的成立,穷人贡献自己的时间和关系网,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,商家利用穷人的时间提升粘性和制定生产计划,从而降低成本,利用关系网实现规模扩大。拼多多的逻辑并不复杂和深奥,但是动了淘宝赚钱的任督二脉:直通车和广告。而所有人都知道,靠补贴是不可能长久的。
其实不止是拼多多利用穷人的时间,淘宝、京东更是高手中的高手。应该能感觉到现在双11、双12的规则越来越复杂,还存在各种约束条件吧。经济学术语叫“价格歧视”,也就是“一品多价”,可便宜是要付出代价的,要么出让时间、要么出让关系网,最终实现商家的利益最大化。记得8年前左右,出现了一些比价网站,几年过去,要么转型做社群评价(什么值得买),要么不复存在了。绝对的便宜是不存在的,只有相对的平衡。
可怜之人,必有可恨之处。穷人之所以是穷人(不局限金钱),大部分是因为还没有悟出时间的价值,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“奶嘴”上。有人统计过,拼多多上为获得5元钱的额外优惠,一般需要多付出10分钟。那么简短换算,如果付出大量的时间在抢各种优惠上,那你的1小时只值30元。
多花点时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。记得电影教父有句经典台词:
你有花时间与家人共聚么?因为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。
《教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