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格局" - 2020年中感悟小记
18年底被收购。虽说上了岸,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,记录些许感悟,以史为镜。
商业无对错,做人分正邪,相同的是坚持和底线,不同的是路径和结果。
以前不理解“格局”,曾幼稚的认为“格局”就是说大话,赚着几千的工资,张口闭口千万上亿的生意,实则是自己的肤浅。满嘴跑火车的是跑江湖的,而不是有格局。
何为格局?“格局”放在“物”上,无非是布局、布置、形状等,但放在“人”身上,各不相同,因为人具有“灵魂”(精神世界)。如果把精神世界比作宇宙,大格局就好比银河系可以无限丰富,小格局就好比太阳系或其它什么星系,更小的格局也可像一坨“屎”,作为屎也可以很丰富。人的格局,就是在“人”这个系里的相对量,而不是绝对概念。
有格局的事业,是需要对市场、商业、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,一份具有“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”的事业,并愿意为此而付出,不忘初心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。
有这么一个例子,一年赚十万、百万或千万,哪个生意比较好做?大多数人会觉得十万的好做,因为离普罗大众的收入水平更接近。但实际上是这样么?无论是年入十万、百万还是千万的生意,哪个付出的少了?
- 十万的生意,摆个地摊能做到,但哪个地摊不是起早贪黑,风里来雨里去的?
- 百万的生意,开个餐厅,付出会少么?各种稀碎的事、各种关系的打理、各种市场的决策,付出也不见得比十万的多或少吧?
- 千万的生意,开连锁店,操心的又是另一摊子事情,解决的还是财、才、材的事。
想做成一件事,不管是十万百万还是千万,都需要全力的付出,为什么不挑一件有大格局的事呢?
回想创业3年,格局不增反减。第一年杀入企业级SaaS市场,不料出师不利,与钉钉“撞衫”。第二年迫入IoT市场,却已失了第一年的锐气,为生计发愁。熬到第三年,折腾了一堆外包项目,不仅没了念想,还满头包。公司被收购后,细细回想过往,虽创业未成功,收获也不少,却没了格局,满脑子都是产品和细节。
格局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,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自己的商业触觉。当某一事件发生后,通过数据收集、分析和自我推演,再与实际发展轨迹进行印证,不仅可以提升格局,更能锻炼思维能力,而不会被单一模型而固化。
“人”是一群会讲故事且相信故事的群体。近代历史最著名的三个故事:法西斯主义、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。曾经《自由主义》被誉为历史的终结,而如今也跌下神坛。新故事会不断出现,好比商业故事不断上新一样。好的故事自然包含大的“格局”,而相信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,足以让梦想成真。
以前经常去总结商业成功的秘密或关键事件,就好像这些成功都归结于某些重要的转折点。去年读了《时间的秩序》和关于东方政道和西方政体思想,顿悟,或许是把因果弄反了。商业成功,不是因为关键事件而成功,而是一些更本质的事做对了,并且持续不断的作对了,从而出现了关键事件。有句话叫大势所趋就是这个意思。虽然导火索可能只有一条,却有无数个火药桶和灭火器。
中国老传统讲究道法自然,首先要找到自己的“道”。道在心中,过于宽泛。而格局,我认为是一种道的具象。道不同不相为谋,格局不在同一层次,谈什么一起谋事业?这个谋不是指上下级关系,而是一种认同和携手共进。
无论马云做什么决定,我的任务只有一个,就是把这个决定变成最正确的决定! - 彭蕾,阿里十八罗汉之一
这句话曾被网间传为“最佳马屁”,我认为特别有道理,体现出道的认同。有格局的事不是靠说说的,而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弟兄做出来的。人生不止折腾不息,人生过程就是在种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。有人在小溪里抓不到鱼,就换条河,而有一群人把小溪扩成了江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