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不一定说的都是真话,检查者悖论
检查者悖论,观察的角度不同,得出的统计结论也不同。
比如,学校班级人数统计,从学生抽检班级平均人数会比教务员得出的平均人数多。比如学校人数3500人,100个班级,教务员会得出平均35个人每班,而从学员抽检得到的人数却为90人每班。原因是大班的学生更容易被抽检到,而小班的学生却很难遇到。
再比如,实验者去监狱统计罪犯的平均关押年限。在监狱里随机采访统计的结果是平均10年以上,而通过狱长统计所有罪犯的平均年限却只有3.6年,差了一倍有余。原因是年限短的大概率会错过统计,而时间长的狱友反而更大概率被统计。
离我们最近的例子是公共汽车等车悖论,公共汽车公司平均10分钟发车,但对于乘客的感知总觉得比10分钟要久。除了人对不顺的事记忆更深刻外,检查者悖论依然成立。
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结果概率差异,使有更多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个体感知相悖。所以领导不能只看数据,还要多倾听个体意见,两者相结合。
当与人意见不一致时,先别急着反驳,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问题,多问问为什么。或许你们都对,只是视角不同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