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客户为中心驱动企业利润有效增长
什么是客户需求?
客户需求=需(痛点)+求(解决方案)
需,即客户的痛点;求,即客户期望企业提供给自己的产品、服务或解决方案。
挖掘客户所需,引导客户所求。客户痛点是不需要引导的。
华为挖掘客户痛点有“十六字方针”: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由此及彼,由表及里。
强调多调研、重数据、重分析。
挖掘客户痛点的五个误区:
- 第一,错把“我为客户想”当成“客户想”;
- 第二,错把“我觉得好”当成“客户一定觉得好”;
- 第三,错把“某个客户想”当成“所有客户想”;
- 第四,错以为客户永远只要性价比;
- 第五,错把概念化的东西当成现实客户需求。
2B类企业,决定企业命运的,是客户的客户。客户购买的商品,一定是能为他盈利的商品,他才能活下来。
怎样有效增长?
战略 ≈ 舍得。
不适宜的规模和过度的利润会产生反噬作。不是不要规模,而是要有效的规模。
任正非一向强调:“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,我们要在管理上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。”
企业组织机能越强大,个体作用就越有限。这样的企业是不惧怕一般个人的流失,但依然要警惕行业周期。
管理者进化为经营者。只有经营才能带来有效增长。
管理思维更关注的是对一些内部问题的解决,经营思维则更关注的是产出的结果。企业的管理一定要为经营服务,也就是说:一切问题的解决一定是要为了促进公司的产出最大化,否则,解决问题就成了浪费时间。
管理思维,更多是要花钱的,因为想要解决所有问题,必定增加公司成本;但经营思维是为了保证公司的产出,因此对于拥有经营思维的管理者来说,有些问题不一定非要解决。
拥有经营思维的管理者,把心思更多地放在机遇上面,而不是问题上面,这是其与管理思维的管理者的最大区别。
极致的管理,就是极致的伤害
格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利益计算。
关于人才
把握人性,不是人性化管理,准确的说,是基于人性的管理。八个字:利益牵引,文化连接。
我们都想和最好的人成为一根绳子的蚂蚱,利益就是那根绳子,把大家牢牢绑在一起。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。
文化挂在墙上没有用,因为那就纯粹是一句口号了。企业要通过制度、管理、人才机制、激励机制来驱动文化的传播,让员工相信企业文化,这很重要。
“效率”和“生命力”,就是文化连接的意义。有文化连接,就连做强盗都有了意义。一定要设置一条高压线。规定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。华为灰度管理,能做什么是有灰度的,但不能做什么是非黑即白的。
文化连接,就是在利益牵引的基础上,让那根把大家拴在一起的绳子绑得更紧一点。
这是在给够钱的基础上,让大家忘记了钱的存在,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梦想而努力。
华为坚持‘选——用——留——育’的顺序。
雷军说,给钱,并且还要让他们能自由选择拿多少钱。掏了1400万人民币以后,大家的斗志和热情完全不一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