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付宝的相互宝从4分到4块,涨价100倍有什么猫腻?

Finance 金融 2020年11月1日 ~

– 2020-11-09更新 –

上次分析了相互宝费用是否高的问题,答案是:目前每期5元,每月10元,每年120元是不算高的。

但相互宝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,因为相互宝不是保监会承认的商业保险,所以不受保监会的监管,相互宝本质上只是一个「互助计划」而非保险,并且加入计划时,所接受合约是电子版且可以变化的,因此相互宝最大的风险就是:不确定性,而蚂蚁金服作为服务主体,是一家商业公司,是否公平取决于他的 “道德底线”。

这意味着什么?大病认定和理赔标准随时都可以变化。当然,这是相互制保险通病。

买保险,核心在于对抗风险,如果保险产品本身风险巨大且无监管,那就非常不合适了。当然,相互宝是不会承认自己是保险的,否则就要受到监管了。

那是否值得买呢?

如果你有商业保险,相互宝只作为补充,且不在乎一年120左右的互助金,那就买吧,至少无法理赔时,不会绝望。

但如果你把相互宝当成救命稻草,希望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,那算了,还是买份正规保险安心。


– 2020-11-01更新 –

最近支付宝里的相互宝每期费用超过4元,与2年前的几分钱相比,多了100多倍。其中有没有猫腻?4块多每期,相互宝还值不值?

保险制度

首先看看保险制度,分为股份制和相互制。前者以经营为目的,如平安、人寿,后者不以盈利为目的。

股份制

角色分为投保者和承包者,前者付保费,后者负责赔付。盈利主要靠三个因素:

死差异预计死10人,实际死5人
赚了5个死人的钱
反之亏钱
利差异投资预计收益4%,实际投资收益10%
赚了6%的投资收益
反之亏钱
费差异预计经营费用1个亿,实际经营费用8千万
赚了2千万
反之亏钱

股份制优势是:保障确定,保费确定。

相互制

角色只有会员,无论是投保者还是承包者都是会员,会员需要缴纳会费。

既然不以盈利为目的,那会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:运营费用和承保费用。

如果会费交多了,可能会摊还。如果会费交少了,可能会追偿。

相互制的优势是:费用低。

两种制度的份额占比

中国相互制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太低了,仅有0.2%,而发达国家相互制占比远高于股份制占比。

支付宝的相互宝是啥?

支付宝的相互宝属于后者相互制,保99种大病,90天等待期,只有8%运营费用,无资金池,采用后付费模式,这在没有大数据分析的环境下简直不敢想象。

由于费用低,会员增速喜人,10个月,人数破亿。

由于是后付费,采用赔付后费用分摊,一开始低是由于等待期和审核期,中间低是由于疫情,逐渐进入平稳期。

月费曲线变化

多少钱算贵?

先引入一个概念,纯保费,代表你所获得的保障值多少钱?生病概率P、赔偿E,纯保费=P*E。比如:P=万分之一,E=30万元,纯保费为30元。即如果超过30元就是贵,低于30元就是便宜。

引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(2006-2010)中定义的25种重大疾病的概率,做出下图,其中陡坡为40~60岁相互宝保额从30w降低为10w。

相互宝纯保费费用图

通过纯保费可以算出:

  • 8岁:最低,4元/期,96/年
  • 25岁:8元/期,192/年
  • 35岁:17元/期,408/年
  • 45岁:15元/期,360/年,保额降低为10w
  • 55岁:40元/期,960/年,保额降低为10w

相互宝为啥便宜?

1、年轻人多、基数大,相互宝中,60%是80/90后;

2、传统保险的逆向选择,即买保险的人群往往是觉得自己身体不好,这类人得病概率高;

3、运营费用低,只有8%。

目前来看,支付宝相互宝非常便宜。

标签

JerryZ

大道至简,行者无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