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手房指导价对深圳楼市影响的思考
最近上知乎,总是给我推二手房指导价相关的问答。去年写了几篇关于深圳楼市的思考,就给我打上这么鲜明的标签?
翻看了一些问答,大多不太靠谱。问题最多的是“二手房指导价出台深圳房价会跌么?”
我看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。跌的是深圳均价?还是你关注的楼盘?
深圳楼市分化逐年加剧,高的20、30,甚至40还要抢,便宜的3、4老破旧,看不上。城市均价就是个数字,个人买房没有任何价值,但对管理和调控有参考意义。所以只给一个横盘或是上涨、下跌结论的全是耍流氓。
我16年9月买房,当时刚签完合同后的一周出台调控,对购房资格进行限制。政策一出就很崩溃,想:完了,高位接盘,房子要跌,就算不跌横盘实际上也是亏损。可实际呢?持续温和上涨。2020年中暴涨一波,在中位卖了迅速置换,刚好赶在715调控前。持有3年半,算了算年化45%。
关于指导价的几点思考:
1、压制春节小阳春
指导价发布时间很有意思,2月8号,还有3天除夕。一夜间,深圳所有二手房的公开价格只剩指导价。由于疫情影响,今年留在城市过年的人数一定创新高,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小阳春转移到一二线城市,深圳这个时候出台指导价又不出实施细节,我认为目非常明确,压制春节期间的小阳春行情,让子弹飞一会。
指导价是大事,放风出来,测试市场反应,估计节后也不会很快出实施细节,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相关方。

2、看空者可能要失望了
如果你是看空深圳楼市,对不起,可能会让你失望了,因为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,即使无房者,也是买涨不买跌的,看打新日光盘就知道了。抱着这样的思想的,大部分是想投机上车的。
指导价目的是稳定上涨幅度,预计会重回16年10月后的走势。

3、执行松紧是关键
深圳楼市几乎年年调控,本意虽好,却抵不过上涨预期,加上各种有意无意的漏洞,越调控越涨。指导价是一道杀手锏,是否有效,要看执行细节和力度。灰度是普世逻辑,指导价过于刚性和霸道,一刀切砍下去,伤害到谁?能砍多久?这是一场博弈。尤其是大城市,在新一轮抢人大战的背景下,挤走的这些人,有大把城市盯着。
指导价的卡控点无非是银行和国土局,前者卡贷款,后者卡过户。先看贷款,指导价里的价格是一刀切的,买过房子的都知道,价格不可能完全一刀切,不同楼层、楼栋、朝向、景观、格局都会影响成交价,就连新房,也不是全一个价吧?就算按指导价执行,大概率会预留弹性,比如允许上浮30%,这样操作空间就出来了,但高评高贷一定会受到限制。
过户卡控?更是行不通,法律的事,能说改就改么?这不是明显的倒退和赶人走么?

4、高端盘小圈子化
高端盘在指导价中偏差最大,至少50%以上,比如恒裕、华润城、双玺等热盘,限高到13.2w,网红半岛3居然定为11.6w,有些有趣。这类盘无论成交价还是放盘信息以后会很难从贝壳、乐有家等公开平台上获取,信息多在中介小圈子内流转,越发的不透明,重回由中介牵线搭桥的时代,博弈加剧。
这些盘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卖家不缺资产,毕竟当年开盘抢购时,常人很难染指,除非资金链断裂的黑天鹅事件,捡漏同样可遇不可求。
之前看到一篇知乎说自从715之后华润城就没有一套成交。很可笑,我的租客前段时间刚买了润府,成交价比715前高了10%,但这些信息都没上公网,可能无知才无畏吧。
高端盘核心在稀缺性,无论是位置、学位、景观、配套亦或是圈层,一套一价,易于炒作。所以甭指望指导价能起到拉低价格的作用,只是“拉”没了成交信息,给想在这些地点置业的小伙伴增加了些许难度罢了。
假设将半岛3的11.6作为高端盘的分水岭,可看到只有南山和福田两个片区,而其中南山占据大半边江山,香蜜湖片区是豪宅最密集的区域。
如果只看13.2w,仅剩下南山,不愧是深圳价格高地,超半数位于粤海街道。

5、刚需盘依然坚挺
刚需盘价格偏差度基本在30%以内,各区都有刚需盘。我上套房算在其列,成交价与指导价偏差15%,再看现在的挂盘价偏差高达30%左右。在刚需盘中,指导价反而起到了信息透明的作用,对卖家而言,便于将自家房子与周边横向对比,明确价格定位。对买家而言,可以评估卖家价格与指导价的偏差,心里有数。
但刚需盘卖家为何要卖?一般两个原因:
- 置换改善;
- 投资变现;
对于前者一般会采用“骑驴找驴”的策略,否则出了“一旦下车,高攀不起”的乌龙可就不好玩了。卖价和时间是成正相关的,挂盘越高时间越长,所以价格多多少少可以做些退让。改善住房有买房压力,价格难有大的让步,最多是税费、赎楼可以帮助买家分担。
对于后者,投资者一般主要考虑收益率,只要是真心卖,价格空间反而相对可谈。除非现金流告急的才会略低于市场价快速变现,但这种可遇不可求,信息还没公开就被抢走了,对于大部分买家没任何意义。 这两种都是真心要卖的,在平台上挂个指导价,谈合约时再提价,网上价格基本失去意义。刚需盘中不诚心卖,却挂高价看看的卖家是重点打击对象,有一定调控价值的。

6、老破小老破旧的自住价值
这类房子成交价与指导价基本一致,其实就是没有炒作空间,被深圳这片土地被动带起的价格,反而体现了深圳房子真实的自住价格。但有什么用呢?如果有钱,有谁愿意买这类住房?搏拆迁么?
呵呵…
